一言一行詮釋著善心,一點一滴匯聚著感動。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凝聚和傳播正能量,今年,海南省委文明辦持續(xù)加大先進典型的宣傳發(fā)布力度,廣泛動員,層層推,層層選,開展好“海南好人”的選樹工作。
根據(jù)開展“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要求,經(jīng)擇優(yōu)推薦、審核評議、綜合評定,12名同志入選2024年二季度“海南好人”名單。現(xiàn)陸續(xù)推出他們的事跡報道。
符那慶,1952年4月出生,黎族,海南省東方市江邊鄉(xiāng)白查村人。自幼與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結下不解之緣,歷經(jīng)多年練成技藝高手。他不僅成為這門技藝的佼佼者,更用大半生的時間守護著這份雨林鄉(xiāng)愁。2010年,被評為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省級傳承人,2024年入選為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。
初心筑夢,少年符那慶的技藝之旅
20世紀六十年代,15歲的符那慶開始向村里的長輩們學習船型屋營造技藝。勤奮好學的他,僅用3年時間就掌握了這門技藝。
20歲那年,他決定在村子建造一間船型屋作為安居之所。為了建造這間船型屋,每日清晨便徒步上山,采集所需的格木、麻竹、白藤和茅草等原材料。在村民們的合力幫助下,歷時三個月,終于建成了這間充滿鄉(xiāng)愁的船型屋。從此,他在村子里安了家。
用心堅守,多次修繕和守護船型屋
2008年6月,“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為了更好地保護船型屋,2009年,在東方市政府的號召下,符那慶跟隨白查村整村搬遷至距原村落1公里遠的新村。
符那慶深知船型屋對于黎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性。多年以來,他多次參與村子船型屋的建造和修復,每一次修繕都如同守護一個珍貴的記憶。在他的努力下,這些船型屋得以保存下來,成為黎族文化的活化石。
時至今日,符那慶還是常?;氐嚼洗澹刈o著記憶中每一間船型屋。對他而言,修復的船型屋不僅是一座座建筑物,更是黎族千年的記憶。
傳承發(fā)展,使黎族船型屋走得更遠
2010年,符那慶成為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省級傳承人。2012年,白查村被列入首批“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”名錄,被譽為“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園”和中國少數(shù)民族傳統(tǒng)民居的“活化石”。然而,由于無人居住、天氣影響等原因,船型屋的維護工作變得愈發(fā)重要和迫切,特別是白查村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(nèi)涵也對技藝的傳承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面對這一挑戰(zhàn),年歲漸高的符那慶深感船型屋營造技術的傳承刻不容緩。從2013年起,他積極在村子里招收徒弟,期望將自己的技術傳給年輕一代。2017年起,白查村的年輕人符打因開始跟隨符那慶學習營造船型屋。
符那慶和符打因等人每年都對白查村的船型屋進行維護修繕,保證船型屋的完好和安全。在東方市文化館的幫助下,符那慶每年都會舉辦船型屋營造技藝培訓班,并在黎族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“山欄節(jié)”上展示船型屋營造技藝。
在他的指導下,白查村部分年輕人學習并掌握了船型屋營造技藝。目前,符那慶的團隊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壯大到20余人,被評為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市級傳承人。
符那慶等人還走上了海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的講臺,為學生們講解白查村船型屋的“前世今生”,并在校園內(nèi)搭建了船型屋。除此之外,還受邀在很多景點等搭建船型屋,指導框架的搭建和把控細節(jié)。
對符那慶而言,制作和傳承船型屋是一種使命,他用一生守護著自己的民族記憶,守護著黎族同胞的“歷史記憶符號”和“文化發(fā)展鏈條”。(王賢)